中南在线9月9日消息(通讯员 陈耕苗 报道) 9月8日、9日是武昌理工学院2012级新生报道的日子,学校各个学院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迎新工作。在两天的迎新过程中,文法语外语学院的迎新志愿者碰到了许多趣事,现整理几则如下:
镜头一:迎新校车从火车站接了满满一车新生回到学校门口,各个学院的志愿者在校门口引导前来报到的新生到自己所在学院报到。英语1001班陈力就是志愿者之一,看到一名新生下车,陈力热情的迎上去,问道:“同学,你是哪个学院的?”该新生认真的回答道:“我是武昌理工学院的!”,顿时志愿者忍不住的笑了!
记者评点:志愿者本意是想问清新生专业所在的学院,然后根据不同学院将新生引导到不同的地方办理报到相关手续,但是由于志愿者的表达和新生理解上的差异,最终造成了这个幽默的“误会”。在与人交流过程中若能够更周到些,这样幽默的误会就能消除了。
镜头二:“姐,是从这走吧?姐,这学校好大?姐,谢谢你了?姐,再见?”英日双语10级的韩阳在送一名新生到宿舍的时候,被这名新生开口闭口的称呼方式给幽默到了。
记者评点:新生来自五湖四海,南北方文化差异还是很大?武汉属于南方城市,在这里,一般称呼男女生会说“帅哥、美女”,但北方称呼男女生会豪爽的叫“哥、姐”,当南方帅哥、美女碰到北方哥、姐的时候,语言文化的差异就成就了茶余饭后的小幽默。
镜头三:“部长,怎么办?家长不让我下车,要请我出去吃饭?”英日双语11级的曹咏芳跟随家长的自驾车,热情尽心的引导一名新生办理入学报到的整个手续,在报到完成后,这名新生的家长为了表示感谢邀请曹咏芳一起吃饭。作为学生干部的曹咏芳认为帮助新生这是应该做的,连忙拒绝了吃饭的邀请,热情的家长看到曹咏芳拒绝就直接将坐在车里的曹咏芳载到饭店吃饭,不知该怎么办的曹咏芳连忙给自己部门的部长打电话“求救”。事后学生干部们在聊到这件事时总会开怀畅笑!
记者评点:文法与外语学院迎新工作组织严密,安排周到,在新生报到前特意召集了所有参与迎新志愿者们召开了动员大会并进行了培训,志愿者们在迎新过程中热情主动,深受新生和家长的赞赏,多次有新生家长为了表达感谢要请志愿者吃饭,当热情的志愿者遇到更加热情的家长时冲突的小幽默就产生了。
镜头四:“学姐,我们寝室现在来了一个叫刘康的人,他是不是坏人?”作为法学1201班素导助理的王冠在新生报到第一天的晚上接到了一名新生的电话,新生告诉王冠现在有个人来到他们寝室,他们不能辨明这个人是做什么的,因此就打电话给她。原来王冠在新生报到的时候就跟每名新生交代,只要是到寝室来进行推销的都不要相信,要防止遇到坏人。而刘康是该班的另外一名素导助理,因为新生还不熟悉,因此就出现了上面的事情,现在刘康身边的同学们一提起这件事就戏称刘康是“坏人”。
记者评点:新生刚到大学,对很多事情都不熟悉,自身的防范意识也不是很强,因此每到新生报到的时候都会出现新生被骗的事情。文法语外语学院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在新生报到的时候就将素导助理介绍给他们认识,并特意交代要注意防盗防骗,可爱的新同学记住了素导助理的话于是就发生了刘康是不是“坏人”的趣事。
镜头五:“你好,你被录取的学校是武昌工学院,我们这里是武昌理工学院,你走错了!”行政1101班的曾泉在迎新过程中就遇到一名新生拿着武昌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来我校报到的事情。原来这名新生在下了火车后,看到火车站有武昌理工学院迎新的校车,因为两个学院仅一字之差,该名新生没有特别注意就直接上了武昌理工学院的校车来校报到了。迎新的志愿者也一直将这件事作为调节气氛的“最佳小品”。
记者评点:武昌工学院原名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在前不久转设后改名为武昌工学院,跟我校武昌理工学院仅一字之差,当时被一些媒体称作“孪生校名”,就因为这一字之差,造成了新生报到走错学校的乌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