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2208 周锐欣 报道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支撑;一个文明的繁荣,往往代表着一个新的时代。文化自信是一个事关国家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新的十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文化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展现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的生动图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华夏儿女在民族信心的支持下,展现中国的雄心壮志。中国的担当、中国的行为、中国的实力,让中国人民更加充满朝气和活力,为中国新时期的建设和发展增添力量。 中国正处于一个伟大复兴的时代,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充分的信仰,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没有文化的认同,没有文化的繁荣,就没有国家的振兴。新时代需要坚定文化自信,新时代需要坚定民族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发展,就需要增强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文化自信的三个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民族,几千年积淀的中华文明更加坚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这就需要我们挖掘中国文化的长处,增强自己的文化软实力,使其与时代特点相结合。与此同时积极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全面提升中国文化的整体形象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近年,国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华诗词大会》、《经典永流传》、《国家宝藏》等节目,无不彰显着一个文化大国的自信。博物馆热、文物热、非遗热、传统节日热、“国潮”热、“冬奥范儿”被“中国风”撑起来。《最美中国戏》、《记住乡愁》等热门栏目层出不穷,回应人们的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应该继承、保护和发扬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工业的经济发展,让我们的优秀文化步入世界舞台。 革命文化作为中国革命的文化支柱和精神标志,是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要求和实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提纯,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革命文化当中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反映了中国近代文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绩,反映了中国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和奋斗的高度的文化积淀,它是中国革命时代的重要体现,它承载了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新时期,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我们必须把红色文化继续发扬下去,为民族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先进文明的先锋,具有坚定的民族文化自觉,在中国长期发展的历程中,人们从消极到积极,从被动到主动,逐步树立起了对党和国家的自信。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坚持以“文化自信”为核心,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先进的文化感染人,凝聚民族的共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发展,要传承好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绘好文化蓝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优秀文化,面向未来,给予人民强有力的导向作用,使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人民大众才能在党的领导下,完成辉煌的成就,走向光明的未来,取得新时代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