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张辰亮曾说“我们总说保护生物多样性,但其实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也在急剧降低 。”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文明的牺牲品不仅仅是那些难以生存的动植物,还有着与现代文化交融失败后而消失的传统文化。在电影《百鸟朝凤》中,原本受到推崇与尊敬的唢呐,却在时代发展中,被新兴事物所取代冲垮。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文化的交流碰撞中,逐渐暗淡消失。《百花深处》中,冯先生所代表的传统,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从难以适应到逐渐消逝。
当一辆具有现代性的货车,疾驰进入那代表着传统文化的断壁残垣时,现代文明对于传统文化的侵入与破坏也就不言而喻。在影片开头,由车门组成的框将冯先生困在其中,暗喻着现代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束缚。当搬家公司决定再次回去拿钱时,从后视镜中拍摄冯先生站在槐树下的画面,后视镜的边框再次组成一个框,将冯先生困于其中,形成与现代社会的隔阂。冯先生身穿红衣红裤,头戴黄色帽子,鲜艳的颜色像极了那故宫中的红墙黄瓦,而灰色的西装外套,却是那建造起具有现代性高楼的水泥,将传统生活包裹在现代化建设之中,与外界隔绝开来。
仰拍镜头拍摄高耸的大楼,背景音乐嘈杂喧闹,这样拥挤窒息的现代社会与荒无人烟已被拆除的百花深处胡同形成鲜明对比,诠释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所做出的牺牲。“如今就这老北京,才在北京迷路呢。”一句颇具讽刺的话语自然地点出冯先生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如今在时代发展中脱节的现状。冯先生地道的北京口音,翘起的兰花指,俨然一副传统的老封建形象,与当下的社会环境显得格格不入。虚无的花瓶摔落,在冯先生眼中碎落一地,象征着传统的毁灭。
当花瓶破碎时,代表着现代文明的搬家工人担忧的却是老人此时的心情以及是否会影响到工资,而传统文化的代表冯先生,则是真实的对于古物没落的心疼与担忧。这是两个不同社会群体对于传统文化截然相反的态度。 冯先生对于搬家工人的质问,坚决的想要问出花瓶的摆放位置,是其对于传统文化、传统规矩的执着坚守。当“搬家”时,冯先生第一次捡起被尘土掩盖的铃铛时,其溢于言表的激动与搬家工人敷衍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充斥着现代群体对于传统文化的忽视。
冯先生最后走向代表着没落的夕阳,是传统文化即将消耗殆尽的暗指。而那在沟中发现的铃铛,配上冯先生“这不在这的吗”台词,却在提醒着观众,传统文化还未全然消失,重拾那些即将消失的文化是当下社会应该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