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社见习记者 郜玉龙 报道
最近闲来无事,又再次观看了获得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的影片——《绿皮书》。第一次看它的时候还只是看个热闹,这次观看才理解到该影片其中的意义。
《绿皮书》, 该片由彼得·法雷里执导,维果·莫腾森和马赫沙拉·阿里主演。本篇改编真人真事,反映种族歧视的电影。该片讲述的是保镖托尼被聘用为世界上优秀的古典钢琴家唐开车。钢琴家将从纽约开始举办巡回演奏,俩人之间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的故事。
本片电影吸引人的是,他与其他反种族歧视电影不同的是《绿皮书》并没有将重点放在展现“黑人遭遇种族歧视的悲惨经历”这种沉重的话题上,而是通过一个充满温情的喜剧故事,探讨了种族平等和灵魂和解的议题。片名《绿皮书》来自上世纪30-60年代真实存在的一本书——《黑人旅行绿皮书》当时美国仍在实行种族隔离的“吉姆·克劳法”人为的将白人和黑人进行隔离。美国的南部有些酒店,餐馆都不欢迎黑人进入,为了避免麻烦,黑人邮政员雨果·格林编写了“绿皮书”上面记录着一些可以让黑人入住的旅馆和餐厅。这类黑人与白人因身份性格和价值观的不同,发生矛盾到最终产生友谊的故事。通常来说这类影片一般会聚焦上层社会的白人精英和下层社会的黑人平民。比如摩根·弗里曼主演的《为黛西小姐开车》、法国喜剧《触不可及》等等。然而在本片中,这种常见的关系发生了反转。黑人出身上层阶级,是高雅,文明的,处事优雅理智。白人则来自底层,是低俗,乖张的,处事粗鲁暴力。这种有趣的反差让电影有着与生俱来的戏剧张力。
电影中唐在雨夜中大吼“如果我不够黑人,不够白人,甚至也不够男人。那么你告诉我,我到底是什么人。”让我明白了无论是黑人,白人,黄种人。每种不同肤色的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不能因肤色不同就对他人评头论足。所有人都应该是平等的,公平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有受尊敬的权利。应该平等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应该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去尊重他人。
“你永远不会以暴力取胜,只有保持尊严才能战胜一切”这是电影中我喜欢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