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当前位置: 在线首页 » 梅南副刊 » 正文
Supplement
梅南副刊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20-11-02 阅读:

汉语言2004 孙梦涵

历史文物——它承载着时代的汗与泪,带着时间车轮卷过的历史厚重感向我们走来。它们凭借着自己独有的神秘感带领我们去探寻那些尘封的历史。
  全世界最大的历史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其馆内收藏了超过800万件来自历史上的各地的文化和其历史文物,涵盖了两百万年的人类历史。当你漫游在大英博物馆内,遵循着博物馆推荐的藏品清单探寻这座博物馆,我们就能发现问题的所在。这其中的十二件展品中近一半的展品的所有权存在着争议,虽然大英博物馆声称这些藏品属于这里,但其中仍有几百件藏品的归属权存在着争议,这使得它也有着赃物博物馆之称。
  文物应该归还原国还是留在西方博物馆呢?他们到底应该归属于谁?
  博物馆的基本价值在于它的广度,规模,复杂性和统一性。而大英博物馆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因此这是一座真正的历史图书馆,但他的所作所为无疑像一个殖民博物馆,可它不会称自己为被盗藏品的百科全书式收藏者。
  在长达数世纪的统治期间大英帝国从世界各地夺取了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其中更是包括数千件文物。大英博物馆自十八世纪建成以来不断地扩建以容纳新的藏品,这些藏品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化。 这其中也包括中国的历史文物,当你走进大英博物馆的三十三号展厅,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明的演变历程和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著名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说过:“圆明园是属于想象的艺术,一个近乎超凡的民族,利用其想象力能够,造出的全部东西都集中在那里。这是一件令人咂舌的、从未见过的杰作,从神秘的暮色中远远望去,就像是耸立在欧洲文文明地平线上的一个东方文明的朦胧轮廓。”
  在大英历史博物馆的中国展厅中,每当有中国游客参观的时候,他们都会发出一声叹息。我不知道这一声叹息对于每个人意味着什么。就我个人而言,当你走在这里,心情还是很难在参观之后平静下来。这些文物他不只是一个物件他更是在我们所不熟知的历史所在的社会阶段所存留的视觉档案。他们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和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历史。
  当有国家试图让博物馆归还这些藏品,大英博物馆对此的态度是:“我们不会归还,但我们绝对会尽可能的多往外借出藏品。”大英博物馆内有数百件存在着争议的藏品,他们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原有所有者想要让其回归,但要解决的问题比大英博物馆还要大。
  省博新追回的曾伯克青铜组器,许荣茂花亿元购回《丝路山水地图》,何鸿燊两度寻回圆明园兽首。让我们感受到无论身居何处,何种地位的中国人民都在期盼着这个重新苏醒的东方巨龙能够补全历史的缺失,重建文化的辉煌,而这只是刚刚开始。
  文化的重建,关键就是现在就开始行动。百年已过,恍如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如今四海清平,山河依旧。我们不能再等到下一代才开始至关重要的文化重建任务。
  这是数世纪以来殖民统治留下的遗产。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在不同的文物上,在不同的博物馆中。由于这些请求不但涉及文物,还涉及到文化和历史身份认同以及所有权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多方协调,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时间可能比人的一辈子还要长。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当相信在一个又一个怀抱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志的中国人的努力下,总有一天缺失的文物会跨越千山万水回到祖国。夜河流灯,魂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