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社见习记者 江汶晋 报道
孙涵,武昌理工学院文法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04班学生,在班级担任副团支书,是校党委宣传部大学生通讯社记者。2020年在大通社转正大会上被评为大通社十佳记者,获得了梅南文学社优秀社员称号,并在2021年评优评先活动中被选为校级优秀学生记者。
勇于尝试,自我反思
大通社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哪里有新闻,那里就有大通人”。对于学生记者这一职业,孙涵是向往的。她因为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不错,所以在朋友的鼓励和支持下,秉承着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想法,孙涵加入了大通社,正式成为一名见习记者。
“当好一名学生记者并非易事”。无论是人物采访还是后期写稿,都需要学生记者一步步跟进,这对新人记者的孙涵并不容易。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孙涵一度表现地十分紧张,有时甚至无法理顺完整的思路,从而出现提问环节卡壳儿的情况。她印象十分深刻的一件事是在一次的人物采访中,她因为紧张忘了要问的问题,但是那位老师待人十分亲切,并没有因为耽误了自己的时间而不耐烦,反而鼓励并告诉她如果采访时容易紧张忘词可以写在本子上。自那以后,她就会在每次采访前分点写好问题,做好采访准备,并在每次采访结束后反思自己的问题,以争取在下次采访中做得更好。
提升自我,收获成长
对于学生记者的含义,孙涵是这样理解的:学生记者是校园的观察者,是发现生活中真善美的眼睛,是及时把握学生动态、宣传学校的重要力量。对孙涵来说,成为一名学生记者,不仅提升了自身交往能力,也能更好的为学生群体和学校服务,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记者这一身份为孙涵的大学生活提供了不少的乐趣,同时也让她积攒了许多与陌生人的社交经验,能够更自信的与人交流。
孙涵说:“新人记者要想尽早转正,一定不能怕吃苦。要多锻炼自己,尝试写不同类型的稿件,多尝试去线下采访,可以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最后希望学弟学妹们牢记大通社的宗旨‘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大通人’为校园新华社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1111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