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Special
专题推荐

未来网:七彩假期志愿者:陪伴让孩子们的童年更多欢笑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16-08-17 阅读:

未来网北京8月16日电(记者 钮韵涵 实习记者 谢成诺)“老师,你们能不能再留一天,就一天。”

何慧玲永远也忘不了那天,只有七岁的霈霈使劲的拽着她的衣角,从那一刻起,她渐渐地明白“陪伴”在这个孩子心中的分量。

一个星期以前,来自湖北理工学院的何慧玲和她的伙伴们来到湖北省大冶市大箕铺镇支教,在这里她见到了霈霈,从这个七岁女孩的身上,她看到了不一样的留守“影子”。

大箕铺镇是典型的丘陵地带,三面环山,一面临湖。镇上许多家庭的青壮年迫于生计,常年奔走在外,留守在家的孩子大多和霈霈一样,跟爷爷奶奶或者其中一方住在一起。

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思念会疼吗?

孤僻、内向、腼腆、羞涩,不愿与人交流,这大概是大多数人眼里留守孩子的标签,但霈霈似乎却有点与众不同。

“她并不像我想的那样内向或者自卑,反而却很活泼、可爱,也很善良,愿意与人分享”何慧玲告诉记者,这个叫霈霈的女孩和奶奶住在一起,早前霈霈的父母离异,霈霈就跟着父亲生活,可父亲常年在外打工,许久才能回家一次,有时一年,有时甚至好几年。

“姑姑说妈妈不要我了,但我还是很爱她”不能和父母在一起,但霈霈的心中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他们的思念,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爸爸妈妈能够回来,希望爸爸教她做题,希望妈妈倾听她的委屈,希望能和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希望......

在支教的这段时间里,何慧玲和她的队友们渐渐地发现,在大箕铺镇像霈霈这样外表开朗,内心极度渴望父母陪伴的孩子其实还有很多,只是他们大多数不愿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而已。

“这些孩子有时受了委屈,什么也不说,一个人躲到墙角偷偷地流泪,真的令人感到心酸,看得出她们真的很需要陪伴”何慧玲的队友说道,孩子们的思念也会疼,他们也需要倾听,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陪伴她们,关爱她们。

小朋友们开心的举起双手,图片由武昌理工学院志愿者提供

一个人的时候,我总害怕孤单

“龙龙,他们欺负你为什么不说呢?”

“......”

“以后他们欺负你,就告诉哥哥,哥哥帮你”

“要是没人欺负我,就不会有人和我玩了”

张中顺看着脸上挂满泪花的龙龙,惊讶的说不出话来,他没有想到在这个七岁孩子的心里,竟然是那样的害怕孤独。

一个月前,来自武昌理工学院的张中顺和他支教队队员们就早早来到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红岩寺镇桃源社区落水洞小学,从到恩施的第一天起,张中顺便开始注意到了这个与常人交流“困难”的孩子——龙龙。

“一般和他说话他只有两种反应:一是笑,二就是嗯呀”张中顺告诉记者,龙龙跟爷爷奶奶住一起,已经上一年级了,有个比他大一点的姐姐,但他和常人交谈似乎却有些“困难”。

支教队刚来的时候,队员们就发现龙龙总是会被别的孩子欺负,有的时候甚至还会有大一点的孩子直接拖着他在地上走,但龙龙每次都不说,每次委屈时都是偷偷躲起来哭,队员们给他主持公道的时候他也只是笑嘻嘻的。

龙龙的戒备让张中顺有种说不出的心疼,每次下课,张中顺和他的队友就会主动带着小朋友们跟龙龙一起玩,陪他说说话、聊聊天。慢慢的,生活中的点滴接触让龙龙对支教队员们不再那么戒备,经过细心的交谈张中顺才发现这个小小的孩子内心却藏了那么多的委屈,他是那样的害怕孤单,那样的需要陪伴。

考虑到在当地还有很多像龙龙那样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孩子,张中顺和他的队友们决定成立一个专门针对留守儿童“自闭”心理的辅导小组,采用一对一的形式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希望他们能够敞开心扉,在快乐中成长。

未来网记者还了解到,张中顺和他队友还参加了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和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主办,全国少工委的工作平台——未来网(红领巾集结号微信公众号:honglingjinjijiehao)承办的“青春守护 让爱留守——‘七彩假期’青年志愿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新媒体系列活动”(http://jjh.k618.cn/gaet/),张中顺说道,自己愿意与全国众多的志愿者队伍一起关爱留守儿童,也希望有更多的青年能够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来,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共同助力。

http://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608/t20160816_147814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