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Special
专题推荐

普法教育进支教课堂 护航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16-07-16 阅读:

           

中南在线713日消息通讯员徐艺 报道)“老师,法律是什么呀?”“老师,学法律是不是就是当法官呀?”“老师,学了法律有什么用呢?”……713日,当武昌理工学院“雏鹰·圆梦”支教服务团队的大学生志愿者将普法教育课第一次带进贵州省镇宁县山区的支教课堂时,瞬间引起了爱心支教课堂60余名留守儿童的极大兴趣。

面对孩子们的一个个疑问,支教队员、法学专业大学生王婉婷耐心的讲解道:“同学们,法律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神秘高深,法律就是一种去除我们身上不良因素的行为规范。虽然法官或者律师都是不错的职业选择,但是学习法律并非为了谋职,法律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起着作用,我们学习它可以极大程度上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

          

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深化孩子们的印象,王婉婷决定通过构字法与神话故事来解读繁体字“灋”,并由此引申出“法”的定义。王婉婷讲到,繁体字“灋”可拆分为“氵”、“廌”、“去”三个部分,水意味着像水一样平整、公平;廌是远古时期的用来审案的神兽;去则是去除奸邪之义。所以自然而然引出了“灋”是公正、去除一切奸邪的工具的含义。此外,王婉婷还引用部落首领舜委任皋陶作为法官判案的故事,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法”的印象与理解。

          

课堂上,王婉婷还和其他助教一起,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还原案件,让孩子们通过角色的感受去感知法的作用。当支教队员让六年级的高媛扮演了不法行为人后,她当即感叹:“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不仅会辜负学校老师的教育,还会让对我们怀揣着殷殷期盼的父母失望,更会使自己的余生在悔恨中度过,因此我们不能做违反法律的事,而要做一个守法的好孩子,好学生”。

“我听了王老师讲的普法教育课,觉得很有收获,以后如果受到违法侵害的时候,知道怎样用《未成年人保护法》来保护自己,也懂得了哪些事是不能做的”。课后,五年级学生张璇深有感触的说。

听完孩子们的课后感,支教队员王婉婷欣慰地说:“听到孩子们在授课第一天就有这样的理解和体会,我感到再辛苦的备课都是值得的。之后我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法律的法条为“主料”,用案例分析作为“辅料”,为同学们再次烹饪出关于“法”的精神盛宴,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做一个懂法守法会用法的好孩子,让法律守护大家的成长。”

武昌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团委书记、支教团队指导老师赵超告诉记者:“据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各级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平均每年上升13%左右,其中农村留守儿童犯罪比率占未成年人犯罪的70%,并且比例仍在不断上升之中。2014年一份调查数据显示,49.2%留守儿童在过去一年中遭遇过不同程度的意外伤害。今年127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决不能让留守儿童成为家庭之痛社会之殇!’我们支教团队开设普法教育课,正是为了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让山区的留守儿童增强对法律的认识,强化他们的法治观念,让他们学会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预防其犯罪与被侵害,让法律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