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在线8月10日消息(通讯员 彭玉娜 报道)为锻炼同学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近日,武昌理工学院“三下乡”教育服务团队给湖北恩施州建始县红岩寺镇桃源社区落水洞小学内50名留守儿童上了一节特殊的创造发明课,课堂上同学们创意百出,电动小船、发动机等一个个小发明小创造在同学们的手中悄然诞生。
据了解,由于山区条件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与外界的新鲜事物接触较少,因此对于发明创新上也缺少自己的想法。针对此现状,武昌理工学院第十届大手牵小手“春蕾·关爱留守儿童”恩施支教队的队员们一致决定,增加一节科学课,通过发明创造来激发同学们的过程中创新思维。
课堂上,老师正在用废旧纸板搭桥,一边实验一边给同学们强调在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接着讲解了制作步骤,并且提醒同学们制作的小发明最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在老师一步步的引导下,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经过充分思考和激烈的讨论后,同学们开始着手实验。有的同学用身边的废旧的纸折叠成简易版小船,然后再加上风扇叶和电动机,做成了一个电动船;还有的同学利用废旧的电池组装成一个小的发电机等,同学们分工合作,期间还时不时的向老师展示着自己制作的小发明。
支教队队长张中顺表示:“当时想到让孩子们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是因为当下‘创新’一词俨然成为社会热点,创新能力是国家培养人才很重视的一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结合这些留守儿童在这创新方面较缺乏的现状,特别开设了这样一节课,我们希望能通过这短期的相处,通过这样的一节发明创造课,让创新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