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在线7月16日消息(通讯员郭子瑜 报道)“粉红墙上画凤凰,凤凰画在粉红墙。红凤凰、粉凤凰、红粉凤凰、花凤凰。红凤凰,黄凤凰,红粉凤凰、粉红凤凰,花粉花凤凰。”7月14日,贵州省镇宁县城关镇锦屏寄宿制小学爱心支教课堂上,60多个孩子在武昌理工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刘英哲的带领下,逐字逐句的念着绕口令,教室里充满一片欢声笑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的孩子也有了更多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但是从小养成的乡音却给他们的交流带来困扰。“刚来这边走访调研的时候,很多孩子都说的方言,我们根本就听不懂他们说的什么。”普通话课的主讲教师刘英哲告诉记者,“为了让他们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提高对外交流的能力,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我们临时决定给他们开设一门生动有趣的特色普通话课。”
课堂上,志愿者刘英哲先念了三组绕口令,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大家跃跃欲试,纷纷举手想要表现一番。志愿者随机抽了几名同学上台“表演”,生硬的“乡普”引来台下阵阵善意的掌声。志愿者刘英哲对几位同学念绕口令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讲解,对错误的发音进行了纠正,并在此基础上将知识点进行展开,告诉孩子们如何发音,如何练习,如何才能练就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幽默风趣的内容让孩子们听的津津有味。
一个六年级的男孩说:“平时我们在家都说的是家乡话,但是去县城或者是爸爸妈妈工作的地方,大家都是说普通话,我的普通话不标准,每次都不好意思讲话,今天刘老师的课我很喜欢。”说完小男孩羞涩的低下了头。“我们平时在学校里也是讲方言,这些哥哥姐姐们一来就规定我们必须讲普通话,刚开始还真不习惯。不过讲普通话挺好的,我非常羡慕电视里的播音员。”四年级的学生王诗雨讲到。
支教团队负责人丁楠介绍:“普通话课程作为我们支教团队开展的特色课程,目的就是为了让山区的孩子们能够说好普通话,消除自卑心理,增强与他人交流的自信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