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Special
专题推荐

武昌理工学院健康与护理学院“医”路向阳志愿服务团队开启通往心灵深处的神秘通道

校对:岳佳佳 责编:周黎 终审:刘明杨 时间:2025-07-08 阅读:

中南在线78日消息(通讯员 柳转弟 报道 方雅彤 摄影)为拓宽学生视野,以特殊沟通形式传递知识与温暖,武昌理工学院健康与护理学院“医”路向阳志愿服务队于7月7日在河南省鄢陵县南坞镇第三中心小学开展无声的沟通艺术特色课程活动,为学生们开启通往心灵深处的神秘通道。


课堂教学环节,李琛老师承担主讲任务,在讲解基础手语知识时,采用语言表述与手语演示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学生能够直观理解手势含义。为增强教学效果,课程设置了多样化的实践环节,包括手语操教学、相关视频演示以及肢体互动游戏等,通过多维度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系统认识非语言沟通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在“肢体语言互动”专项环节中,李老师引导学生实践具体的肢体表达形式:指导学生用拥抱的动作向他人传递友好态度,用鼓掌的行为表达对他人的鼓励。活动过程中,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能够按照引导尝试通过肢体动作完成简单的情感交流与信息传递。


课程特别设置“安静倾听时光”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该环节中,组织学生闭上眼睛,专注聆听周围环境中的自然声音与细微声响,引导他们感受自然环境的状态;同时,他通过轻握学生手部的方式,与他们共同维持安静的氛围,以此让学生直观理解倾听作为无声沟通重要形式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李琛老师注重语言引导与肢体表达的结合,通过注视的眼神、默契的击掌等方式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系。学生从课程初期的拘谨、被动,逐渐转变为主动运用新学习的手语表达“谢谢”“开心”等简单语义,在无声的互动交流中,师生及同学间的距离逐步缩短。


通过这些课程,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用手语和肢体动作表达情感,从生疏到熟练地体会手势传递心意的力量,更在互动中增强了彼此的信任与默契。同时,倾听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懂得了无声沟通的多元形式,师生间、同学间的信任与情谊在无声互动中悄然生长,建立起奇妙而深厚的情感联结。

最后,记者采访到副队长陈宇航,他表示:“无声沟通艺术支教活动的开展,本质上是一次双向成长的过程。对于志愿者而言,在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自身对非语言沟通的理解得以深化;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参与课程打开了感知世界的新窗口,学会了以更细腻、多元的方式进行人际交流。”(完)